10月4日
杭州第19届亚运会跳水项目迎来收官日
中国选手杨昊夺得男子10米跳台金牌
杨昊在男子10米台决赛中夺金 图片源自杭州亚运会官网
至此,中国跳水“梦之队”包揽
本届亚运会跳水项目全部10枚金牌
也是中国跳水队第13次
包揽亚运会跳水各项金牌
在为水花消失术连连赞叹、
为喜爱的选手加油助威时
今天小编带你一起
当个专业跳水观赛人
读懂“2秒钟的艺术”
跳水堪称“2秒钟的艺术”
在2秒钟内,运动员的起跳高度越高
才有越多的时间在空中完成
翻腾、转体、展开、入水等
一系列动作
在看比赛时我们通常会看到
介绍本轮动作的
动作代码和难度系数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全红婵比赛画面 图片源自央视频
在动作代码中
第一个数字表示起跳的动作
1表示面向水面向前跳
2表示背对水面向后跳
3表示反身跳 4表示向内跳
5表示转体跳 6表示臂立跳水
第二个数字表示是否飞身
0则表示没有飞身动作
第三个数字表示旋转的周数
1为半周,以此类推
一般来说动作代码均采用3位数
转体跳水动作代码采用4位数
第一位数为5
代码中的英文字母指身体姿势类型
A表示直体 B表示屈体
C表示抱膝 D表示任意姿势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跳水男子10米台决赛陈艾森比赛画面 图片源自央视频
动作难度系数则表明
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难易程度
动作越复杂,难度系数就越高
所以现在就能看懂了
例如207C就是
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
5255B就是
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两周半,屈体
水花是怎么消失的?
中国跳水队的“水花消失术”
有评论说“下饺子”的水花都比这大”
同样是跳水
为啥有的入水水花那么大
有的那么小呢?
一般情况下
运动员的入水速度越快
溅起的水花也会越高
溅起水花的大小和
运动员身体的体积大小、
入水时身体与水面的接触面积成正比
由于水的不可压缩性
如果运动员以
楔形姿势(指尖插水姿势)入水
水在手臂及相邻水的挤压下
会朝着压强最小的斜上方寻找出路
这样出来的水花就会比较大
但当运动员垂直翻掌姿势入水时
水受到的力会向两侧分散
散后的力不足以让两边的水向上冲
而受力挤压的水会被
高速运动的身体带动向下
水花就被压住,没有那么大了
除了要掌握好压水花的动作要领
此外也需要运动员精准把握
起跳、空中动作、打开时机
以及入水后如何控制
其余身体部位垂直入水等等
跳水运动员为什么每次跳完要冲澡?
在观看比赛时,很多观众注意到
每当运动员完成一次跳水动作
都会马上去冲澡
据介绍,这是因为出水后
身上的水珠会带走体内的温度
导致肌肉收缩和发硬
为不影响后面的动作
运动员通过冲澡或泡澡
保证体内的温度
同时起到放松肌肉、调整状态的目的
在选手优美的翻腾和转体动作背后
是千万次纠正失误
是一日又一日的努力
再次祝贺跳水梦之队
10赛10金10全10美收官!
9月30日,在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进行的跳水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中,中国队全红婵/陈芋汐拿下金牌 图片源自杭州亚运会官网
趁着亚运会还未结束
喜欢跳水的朋友也赶紧复盘一下吧!
中国水事综合央视新闻、科普中国、科技日报等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跳水观赛必备!水花是怎么消失的?跳完为什么要冲澡?》
阅读原文